今年2月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兰州、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甘肃省根据国务院批复精神以及省、市总体部署,对标国家对自创区建设的有关要求以及国家和甘肃省“十三五”经济社会、科技创新规划总体思路,经过八个多月的紧张工作,编制完成了兰州自创区“1+4+7”政策体系。“1”即《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4”即《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方案》、《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协同创新平台方案》、《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孵化平台方案》和《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平台方案》。“7”即《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人才培养与引进政策》、《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产业发展政策》、《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生态建设项目扶持政策》、《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瞪羚企业认定及培育政策》、《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化政务服务办法》和《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项目落地实施办法》。
一、关于政策的编制过程
兰州自创区“1+4+7”政策体系编制工作于2018年2月正式启动。该项工作由兰州高新区管委会牵头,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开展,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以及北京长城战略研究院、兰州高新区二级园区共同实施。编制过程遵循科学性、操作性、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原则,自始至终重视与省市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衔接,充分借鉴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长株潭、郑洛新等其他自创区的成功实践经验,认真回顾总结建区以来经验、教训,全面盘点梳理现有发展基础,多轮次开展意见征询工作。基本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2018年2月至3月)。通过全面学习国内17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体系,组织有关人员到上海张江、武汉、郑新洛等地学习考察调研,形成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基本认识、定位,形成“1+4+7”起草方案和基本框架。
第二阶段:完成初稿(2018年4月至5月)。编制组及时起草方案和工作计划,并进行任务分工。之后,多次实地调研和现场座谈,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企业及二级园区意见建议,形成了“1+4+7”初稿。
第三阶段:征求意见(2018年6月至9月)。“1+4+7”初稿完成后,内部多次讨论,反复修改,并多次征求省、市、二级园区共24家单位意见并充分吸收和采纳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结合《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反复补充完善,使“1+4+7”更具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关于政策编制的框架与内容
兰州自创区“1+4+7”政策体系在框架布局和主要内容上,全面遵循国家、省、市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系统思维和问题导向,充分借鉴了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等国家自创区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关于《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主要从贯彻落实省市部署着手,紧紧围绕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产业品质跃升支撑区、人才资源集聚区、东西合作发展先行区和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五大定位”进行工作部署,聚力实施自创区建设“五大工程”,即,实施以“一城一心四平台”为核心的创新引领工程,“一城”就是以榆中园区为核心承载区,规划建设20平方公里的兰州东部科技城,“一心”就是协同推进建设以生物制药、肿瘤治疗、基因测序、疫苗研发为重点领域的生命科学中心,“四平台”就是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区域协同创新平台、科技孵化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实施以“一主一特三集群”为导向的产业跃升工程,“一主”就是聚焦发展以生物医药、生物技术、智慧医疗、健康服务为重点的生命健康主导产业,“一特”就是加快布局以高端石油装备、3d打印、机器人为重点的智能制造特色产业,“三集群”就是聚力打造新材料、节能环保、大数据应用三大产业集群。实施以“陇原英才”计划为依托的人才聚集工程,就是把人才资源作为自创区建设的第一资源,不断强化吸附人才的磁场效应,多管齐下引才、育才、用才,建设高新区人才发展平台,完善科技成果利益分配机制,强化人才发展投入保障,切实解决人才社会保障、户籍办理、子女就学、配偶随迁、签证居留、创业扶持等方面的问题,确保各类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实施以“东西合作”为主题的开放链接工程,就是发挥甘肃、兰州的区位优势、通道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先进地区加强产业对接与科技合作,支持区内企业借助“一带一路”开展国际合作、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开放发展水平。实施以“生活生产生态”融合为核心的生态建设工程,就是把绿色低碳原则贯穿自创区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大力推广绿色节能技术,积极开展生态修复治理,构建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打造智慧园区;实行最严格的产业准入制度,构建产业发展生态安全空间格局,打造宜居宜业的园区生态环境。通过这“五大工程”的实施,不断推进兰州高新区乃至兰州市、甘肃省经济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为欠发达地区探索出一条通过创新驱动实现跨越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到2022年,兰州自创区实现“654321”的发展目标。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以上,自创区gdp突破5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3.8%,孵化和创业基地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以上,在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信息技术及软件服务等领域形成一批瞪羚企业及实现独角兽企业零的突破,打造西部地区有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到2025年,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综合实力上升至全国高新区中上水平,全面构建以创新为主要引领的经济发展模式。
关于4大平台建设方案:
《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方案》。为了破解当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存在诸多体制性、机制性障碍,着力打通“基础理论研究—实验室研究—中试放大及功能验证—工业化生产”四棒接力环节,尤其是第三棒缺位或接力不足的问题,全力推动一批短中期见效、带动力强的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方案》提出了通过设立兰州自创区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网络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构建多元投资转化体系和壮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等具体举措,明确了支持技术成果交流推介、成果中试熟化、企业引进转化技术成果等相关奖励扶持政策,确保到2022年,培育省级以上科技成果转化基地10个、技术转移示范机构40家,培养各层次技术转移转化专业人才至少200名,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00项以上,建成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协同创新平台方案》。为了切实有效破解制约政、产、学、严、用协同创新的制度机制障碍,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经济发展紧密对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高效协同创新机制,《方案》提出了通过组织高校院所依托优势学科资源、龙头企业依托行业资源,联合投资机构等共建产业研究院、科技创新工作站、开放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协同创新平台的具体目标、举措和配套扶持政策,进而为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兴产业体系提供强有力的创新支撑。近期我们主要建设4个产业研究院和4个科技创新工作站。在产业研究院方面,稀土功能材料产业研究院主要基于甘肃已有的稀土产业基础和科研优势,围绕催化材料、发光材料、磁性材料、贮氢材料、研磨材料的应用开展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发展;生命科学产业研究院主要是依托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国家实验室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和优势,开展生物合成、病毒、抗体及疫苗、多肽药物筛选等方面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发展;金属纳米材料产业研究院主要依托省科学院在金属纳米材料科研方面的技术和优势,联合省内外有关科技院所、企业,开展该领域的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发展;深圳国创新能源研究院兰州分院主要依托深圳市国创新能源研究院、兰州分离科学研究所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科研技术优势,加快建设集高端人才引进、前沿技术研发、原创技术转移转化、高端创业孵化、新兴产业发展于一体的高层次技术研发平台。在创新工作站方面,兰州大学创新工作站主要围绕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生态和节能环保等领域,为企业提供研发支持、成果转化等服务;西北师范大学创新工作站主要围绕甘肃特色植物有效成分制品新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绿色生产技术研究等领域,为企业提供研究开发、技术推广、人才培训等服务;兰州理工大学创新工作站主要依托该校高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中心在智力、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方面的优势,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等方面的服务;膜科学创新工作站主要依托甘肃省膜科学技术研究院,围绕膜分离水处理技术开发及工程应用、膜材料制备、家用水质净化、检验测验等领域,开展新型膜材料产品、水质净化设备的研发以及水、大气、土壤检验检测等工作,建设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膜材料及膜法水处理研发和产业化基地。
《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孵化平台方案》。为了持续完善自创区创业孵化链条、提升创业引导服务水平、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提升科技企业孵化效能,加速中小微科技企业成长。《方案》提出了建设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创业孵化载体的具体内容、具体措施和相关的奖励扶持政策,确保到2022年,孵化和创业基地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2000家以上。
《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平台方案》。为了有效破除制约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方面的体制、机制、政策障碍,着力破解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方案》提出了设立兰州自创区投资引导基金、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搭建企业增信机制等措施,明确了对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融资、债券融资、融资租赁、股权投资等的扶持政策,以加快构建自创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初创期科技创新型企业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关于7项配套政策和办法:
《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人才培养与引进政策》。为了加快聚集和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和引领兰州自创区产业发展,建立健全开放引才、精心育才、科学用才的体制机制,政策明确了对自创区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项目扶持资金、个人所得税奖励、生活补贴和提供创业场地和人才公寓等具体具体标准和措施,以确保创新型人才发展环境得到不断优化,推动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
《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产业发展政策》。为了继续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引进和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推进兰州自创区产业品质实现跃升,形成集聚。政策明确了支持高新技术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鼓励企业上规入库、技术创新、争先创优等方面的给扶持政策。同时,大力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对申报并取得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资格、在自创区实现产业化的,每个品种按照持有人实际投入给予10%的资金补贴等。支持软件和信息产业发展,软件企业当年通过cmm评估认证的,最高可给予50万元的奖励。支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军民融合示范基地的产业园或企业,给予一次性200万元、100万元的奖励。
《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为了进一步加大兰州自创区东西合作、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引进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补齐和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打造特色园区。《政策》对新入驻东部科技城,投资强度在300万元/亩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按照项目实际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及投资强度,最高可给予90%的奖励。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100强或行业龙头企业在东部科技城建立生产基地的项目,在项目建成投产后,兰州高新区财政可以其缴纳土地出让金为基数,按一定比例给予奖励,最高可按100%给予奖励等等。
《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生态建设项目扶持政策》。为了保障和促进兰州自创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政策提出设立兰州自创区设立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政策明确了对节能、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新能源开发利用、能源管理以及太阳能、浅层地能、污水余热、生物智能等绿色低碳发展类项目,造林绿化、公园、生态廊道、生态水系等生态建设类项目以及环境保护及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类项目进行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