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政办发〔2018〕154号
兰州市、白银市、定西市、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省属有关企业:
《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7月31日
(此文有删减)
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为推进实施《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着眼国家安全,立足西北内陆,面向中亚西亚,培育发展具有重大战略价值和鲜明地域特色的新型城市群”的总体定位,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和功能配套,不断提升人口集聚水平和经济发展活力,推动高质量、特色化发展,打造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支撑,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重要平台,促进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支点,沟通西北西南、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枢纽,支撑西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主要目标。
到2035年,兰州—白银都市圈城镇格局基本形成,兰州作为西北地区商贸物流、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中心和交通枢纽的功能得到加强,区域人口稳定增长和适度集聚;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空间不断扩大,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形成;以绿色生态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有效构建,创新活力、创新实力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内通外联的基础设施网络全面形成,兰州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有效提升;开放合作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向西向南开放重要支点作用凸显,基本建成面向中西亚、东南亚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
二、重点任务
(一)引导人口稳定增长和集聚。
突出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加强交通联接,发展特色产业,强化就业创业,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城市宜居度,建设兰州—白银都市圈,提升兰州区域中心城市功能,推动白银转型发展,壮大定西、临夏等重要节点城市,增强人口集聚能力和经济发展活力,提升人口总量和经济密度。
1.建设兰州—白银都市圈和兰州区域中心城市。
以兰州市主城区、兰州新区、白银市城区为重点,依托包兰铁路、兰白高速等现有交通轴线,积极推进中兰客专和沿黄快速通道建设,打通中心城市与节点城市、节点城市之间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逐步实现兰州市主城区、兰州新区及白银市城区之间1小时内、各县区到本市主城区1小时内通达,提高城际互联水平。以兰州新区、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重点,依托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强化产业分工协作,推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步伐。加强城市间功能互补,支持皋兰、榆中等“卫星城”建设,积极推进都市圈同城化、一体化进程,形成联系紧密、分工有序的都市圈空间发展格局。
围绕建设兰州区域中心城市,完善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改善交通和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人口和产业,以创新驱动为导向,继续壮大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国家重要的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加快培育军民融合、航空航天、信息技术、核技术等新兴支柱产业。强化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电子商务、总部经济、会展经济、金融服务、共享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着力提升兰州作为西北地区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和交通枢纽功能,不断增强对人口的吸引力,努力将兰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富有活力、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以建设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集聚、服务配套、环境优良的现代化新区为目标,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建设发展。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建设与主城区之间的快速联系通道,推进通道沿线林网绿化,建设绿色廊道。加强生态建设和湿地恢复保护,打造秦王川绿色生态屏障。发挥兰州新区产业转移承接大平台、综合交通运输大枢纽、西向南向开放大门户优势,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精细化工、大数据、现代农业、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及国际产能合作、生产加工贸易、服务外包等产业,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人才集聚、资源集聚、要素集聚,打造支撑兰州—西宁城市群乃至甘青两省发展的重要产业基地和服务“一带一路”及中新南向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对外开放平台。
围绕白银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突出与兰州新区错位发展,以优势产业为主导,以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快有色金属、化工、能源、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补链接环发展,发展壮大稀土新材料、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及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资源循环利用、农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及先进高载能等产业,积极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深化与中科院合作,积极引进中科院系统科研成果在白银高新区孵化转化,培育催生一批新兴企业和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区域服务能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化交通、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西部转型发展示范区。
2.加快定西临夏重要节点城市发展。
借助兰州—白银都市圈通道、信息和开放优势,加快发展定西、临夏重要节点城市,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县域经济发展。依托定西资源优势,着力发展马铃薯、中医药、草牧业、种子种业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提升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中国甘肃(定西)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影响力,加快把定西建设成为“中国薯都”、“中国药都”。抓住国家支持临夏州等“三区三州”发展的政策机遇,加快改善基础条件,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民族食品用品、文化旅游等产业,努力打造特色宜居城市。
3.培育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
着力提升中小城市、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聚焦资源禀赋,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完善服务功能,优化生态环境,提升发展品质,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推进榆中、临夏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推动皋兰、榆中、陇西、临洮、永靖等有条件的县有序改市,加快按城市标准规划建设管理,吸引周边人口转移就业,打造一批新兴中小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河口、什川、青城、苦水、黄河石林、首阳、平襄、马家窑、松鸣等特色小镇建设,创建一批美丽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成为产业转型升级、辐射带动农村发展的新载体。
4.提升城市人口集聚能力。
进一步优化调整户籍政策,降低落户门槛,简化落户手续,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创新远程服务、流动服务等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强化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加快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推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持续优化城市风貌和人居环境,加强便民利民惠民服务能力建设,加大落户人口就业、教育和医疗保障,在减缓本地人口外流的基础上,切实增强人口集聚能力。
(二)构建以绿色生态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突出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方向,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先进制造、中医中药、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循环农业、文化旅游、通道物流等绿色生态产业,构建以绿色生态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走具有甘肃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实现绿色发展崛起。
1.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以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深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促进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发挥产业、技术、人才、资源等优势,以科技体制改革、产业品质提升、人才资源集聚、产业合作发展为重点,实施重大创新工程,深化与中科院系统在兰院所和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大专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支持重离子加速器大科学工程等国家战略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大科学工程民用领域装置开发及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推动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创建,加快张江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培育催生一批新兴企业和产业,实现经济和科技发展良性循环。以深入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大力引进高端领军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积极落实人才待遇、支持人才谋事创业、营造人才成长环境,全力留住高校、科研院所专业人才和重点企业、重点行业技能人才。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着力培育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力争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科技金融结合、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军民深度融合、绿色发展、对外开放合作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和可复制推广的政策经验,促进兰白地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成长,自创区综合创新能力进入国内自主创新示范区前列、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2.不断提升工业清洁生产水平。
加快推进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建材、能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高新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力度,鼓励使用绿色原料、生产高端产品、延伸产业链,有序化解粗钢、生铁、水泥、煤炭过剩产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巩固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完善工业循环化产业链,促进产业互为上下游、原料互为支撑、良性循环耦合。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方式,实施余热余压回收、中水回用、废渣资源化等绿色化改造工程,支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废物利用技术工艺研发。
3.发展壮大新兴支柱产业。
——先进装备制造。以石油化工装备、通用设备、矿用设备、电动汽车、轨道交通装备、通用航空装备、医疗器械以及核装备等现有基础产业为重点,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石油钻采、炼化装备方面的产业技术优势,重点发展深部钻采和海洋钻采设备,研发特种石油钻机、智能抽油机等专用设备,研发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平台配套设备、海洋工程高端智能化仪表监测设备等产品,推动大型高压超常温加氢反应器、催化裂化装置、高压换热器、大型反应器等研发生产。推进风光电等新能源装备集成化、成套化、规模化发展,支持核电装备研制,发展高温气冷堆用炭/石墨堆内构件,推动重离子应用技术及装备制造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构建动力系统电池、充电设备及配套系统产业链,加快实施中车集团兰州机车有限公司整体搬迁工艺水平提升建设项目,支持特种车辆、矿用机械等专用装备研发制造,建设兰州航天军民结合产业园,推进兰州航天高新产业基地真空装备产业项目,加快无人机和通用飞机研发生产,配套发展飞行实训、航空展览等产业。
——新材料。依托石化产业优势,拓展和延伸产业链,发展工程塑料、合成新材料、新型精细化工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提升发展氯碱化工、盐硝化工、氟化工、硫化工等产业。突破高性能碳纤维工程化核心技术和通用碳纤维低成本应用技术,扩大高强型碳纤维原丝生产能力,加快碳纤维下游复合材料制品研发,发展碳纤维基础材料和复合材料制品。依托骨干企业,发挥铜铝镍钴等资源和冶炼加工优势,进一步提高冶炼加工技术水平,向高端合金和深加工产品延伸发展,大力发展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下游动力电池产业,镍钴高纯金属、高性能合金、粉末冶金等镍钴新材料,打造镍钴新材料及二次电池材料产业链。以新型稀土材料及促进稀土平衡应用技术、高端稀土功能材料产业化应用等关键技术为突破口,发展稀土永磁、稀土贮氢、稀土发光、稀土研磨等稀土功能材料,实现由稀土分离产品生产向高端稀土应用材料、功能材料生产的转变。支持新型建材发展,开发生态墙体材料、新型板材、特种玻璃、生物基建材、合金骨架等新型房屋建材,加快整体建筑装配件发展,推动建筑垃圾回收利用,鼓励优势�...